巨人之态
试想你正徜徉在风和日丽的城市街头,眼前突然出现一尊巨大的坐在拖车上的人型玩偶,半栋楼高,有着硕大无朋的脑袋和生动狰狞的五官,双目圆睁,血口大开,双手急切地伸向前方,有时捏紧刀叉,有时扶着木头支架,等着在它身侧排着队的幼童们,一个接一个爬上支架,钻进它血淋淋的大嘴巴,在黑洞洞的身体里滑行,最后从脚底钻出。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街头游艺装置,最早发端于15、16世纪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或那不勒斯,经由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喜剧《巨人传》发扬光大,被阿拉贡的阿方索五世引进西班牙,在阿拉贡首府萨拉戈萨(Zaragoza)的节庆活动期间,那些由手鼓和木琴伴奏的载歌载舞的街头游行中,就出现了奇装异服的大脑袋巨人。19世纪末期,萨拉戈萨的工匠制作了第一座可“吞噬”孩童的巨人,来参加一年一度的主保圣人节(FiestadePilar),这种阅尽无数幼儿的拖车大怪物,就叫做Tragantúa/Tragachicos,后流行于西班牙各个城市的圣人节举办期间,有时是厨师装扮的巨人,有时是鳞甲铮铮的巨龙,与之类似的以手工巨大玩偶为主角的西班牙节日,还有瓦伦西亚的火祭节(LasFallas)和阿利坎特的篝火节(HoguerasdeAlicante),遍布大街小巷形态各异的巨型玩偶,吸引了各个国家的游客纷至沓来。
而依旧坐落在LasLetras区的餐厅LaTragantúa的名字由来,却并非因为餐厅主人Pablo小时候喜欢在巨人的肚子里钻进钻出,来自西北部自治区阿斯图里亚斯(Asturias)的他,甚至从来没见过,也没玩过这种奇妙的滑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单词,是11年前计划开餐厅时,陪当时的女朋友回家乡看她的父母,女朋友见到卧病在床的父亲,亲昵地称他为“tragantúa”,毕竟沧海桑田,父亲的形象永远高大伟岸。自此这个新词汇就深深烙在了Pablo的脑海中,并被他拿来作为餐厅的名字。站在我面前的Pablo,跟图中餐具齐备,坐等小孩送入腹中的巨人,倒也有几分神似,茂盛的胡须,浑圆的腰背,开心起来笑声爽朗,同时睁着又大又圆的双眼,友善地看着你。他也有巨人似的三头六臂,大脑袋里密密地进行着多线程事务,在与我进行采访的两天,那午饭前的片刻时段里,边回答问题,边忙不迭接着订座电话,记录日程,布置料理事宜,接待一家又一家送货上门的鱼肉供应商。在一百零一次对我致歉,说不能全心全意与我聊天,并离座跑去厨房,片刻后又开心地捧着片刚腌好的油光水滑的三文鱼,让我尝尝。
正在家乐福express进货的Pablo
最早发现这家餐厅的契机,是在这块区域找餐厅时,打开某旅行软件,发现距离1公里以内的LaTragantúa,当时排名前十。赶到街名与我西语名字同名的空荡荡的小巷,它就坐落在街口,红艳艳的大门口贴着红艳艳的午市套餐,13欧。尝过一次以后,它高级料理一般的摆盘和口感,配上亲民价格与十足分量,在我心里留下了太好的印象。直到现在,餐厅排名依然维持在前二十以内,因此决定了顾客盈门的好人气。开业11年以来,生意并非总是如此兴旺,有特别艰难的时候,做什么都没钱,起起伏伏不断,餐厅墙面刷了又刷,厨师与跑堂一茬一茬地换。最累最累的时候,他要兼任厨师和跑堂和领班,某个拖完地板结束营业的深夜,他强撑精神回到家,摊在阳台上看星星,突然就大哭起来。但人生大戏,总是苦乐参半,而且,很多很多份的努力,才能换来一份收获。即使现正在处在营业生涯的波峰,还是有许多原初的东西不曾改变,譬如餐厅的LOGO,迎合了Pablo始终如一的面对料理悉心钻研、不断改革的理念,是一个个从猿猴演变而来,不断进化,直至充满智慧,操起料理工具的人类进化史的侧面剪影形象。
Pablo的这种喜欢变革的思维方式或许跟他大学学的西班牙历史有关,看待俗世的一切不免带上些许瞻前顾后的神色。然而,皓首穷经的历史学家的工作,从来不在他的人生规划列表里,大学期间的某一个时刻,脑海中灵感火花一现,让他想过以后开一家创业公司,至于具体从事什么行业,完全没有概念。毕业以后,打工过好几家食肆餐馆,语言学校学英语期间做过助教,上过总计小时的烹饪课,直到年,跟朋友偶然在一家快要倒闭的小酒吧喝酒,听到店主老太的抱怨,心生一念,何不把这个餐馆盘下来,自己干。当年10月,他已经买下了巷子口的这家餐厅,装修设计完毕,悄无声息地开业了。
市场的哲学
Pablo带我去他平时最喜欢采购食材和吃小吃的市场MercadodeAntónMartín,从餐厅出发,经过LasLetras街区几条僻净的画廊小巷,一路和无数居民老爷爷,或戴贝雷帽的供货商握手贴面,其中一位店主小哥,竟然认真对我行了双手合十的佛教问候礼。市场西侧坐落着近百年历史的马德里电影资料馆(CineDoré),周边则被布满鱼肉蔬果铺的狭窄小巷围绕,在Pablo眼中,这里充满了伊斯坦布尔大巴扎集市周围,悬挂手工地毯贩卖香料银器的小摊贩那热闹生猛的人气儿,他则如同下马步行出街的苏丹,与供货商们一一亲切地打着招呼,给我介绍最新鲜的蔬果摊与风味最优的香肠铺。
AntónMartín市场里的意大利小吃摊FiaschetteriaLaSaletta的店主Jonny与Pablo
西班牙的市场跟希腊或土耳其喧闹幽暗的中央集市不一样,不会有肉沫横飞,弥漫血腥味的空气,你的感官也不会被叫卖的吆喝口哨声,与切肉刀”砰砰”分割鲜肉与骨头的声音充满,西班牙的市场大多体现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表征。拿AntónMartín市场举例,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只是让临街店铺铁门上的涂鸦换了又换,内部的三层空间始终整洁而有条理,一楼二楼被65余家商铺占据,鱼肉蔬果供货商混合着杂货店与小吃摊位,井然有序地排开,生肉或极其新鲜的海产早已齐整地分门别类切块包好,奶酪火腿色彩交错地堆叠,水果蔬菜码成小山,相比生鲜或成熟食物散发的气味,冬暖夏凉的空调味更明显。市场三楼是一家年开业的教弗拉门戈的舞蹈学校“AmordeDios”,尽管来上课的人并没有为楼下的商贩带来显著的利益增长,但舞蹈学校校长认为:“正如艺术与田野里产出的食物是紧密相连的,因为都是西班牙的悠久传统,那么舞蹈与市场能和谐共生也是一样的道理。”深受摩尔人、犹太人与吉普赛人影响的弗拉门戈舞,已经成为西班牙文化的代表,是推动第三产业旅游业的中流砥柱。而西班牙除了保留它自己的传统农业和畜牧业优势,在饮食文化中也大量吸收了阿拉伯与南美洲的食材香料。弗拉门戈不仅是向游客进行文化意识输出的艺术形式,当地人,特别是南部的安达卢西亚人,逢年过节或酒足饭饱,三三两两就围在一起载歌载舞起来。而马德里的市场,除了什么都能吃到因而游客云集的SanMiguel市场和SanAntón市场,光顾更多的是对食物品质与鲜度有所追求,又有时间亲自选购的中产阶级,或退休赋闲的老人家。我和蔡澜先生一样,认为认识一个城市的最好方法,是去逛大清早的菜市场,混合色彩、气味与声音的感官享受的奢侈盛宴,紧挨着起床不久却装束干净整洁的老人家,投身一场食物、历史文化与社区精神完美融合的大戏。
AntónMartìn市场一楼的摊位
阿斯图里亚斯不仅有荷兰乳牛
提到阿斯图里亚斯(Asturias),大多数西班牙人的脑海中会下意识浮现出一幅压倒性的画面:如茵草场上散布着点点憨态可掬的荷兰乳牛(Friesiancow)。从孩提时代起,西班牙小娃娃们睡眼朦胧地坐在早餐桌前,日复一日与阿斯图里亚斯品牌的牛奶纸盒子上,那标志性的牧场乳牛风景面面相觑,直到这种潜意识里的神经反射被牢牢建立:阿斯图里亚斯=牧场=牛奶。相比安达鲁西亚地区经久不息的夏天,摩尔人坚实垒就的城堡与清真寺,永远的岩石白与黄沙褐奏出的干燥枯焦的交响乐,阿斯图里亚斯活像另一个世界:河床上的溪水心无旁骛,甚至是铺张浪费地向着山脚奔涌,用自己的纯粹和伟大感染着沿途触碰到的一切生灵。除了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奶酪,西班牙从来不是乳制品生产大国,甚至直到现代化运输技术成熟以前,大多数西班牙人从未吃过黄油或用黄油烹饪。阿斯图里亚斯肥美的自然气候使之成为独当一面的乳制品出口中心,酸奶、脱脂、加了足够纤维素维他命、各种口味的奶制品,从这个西北部山地自治区,运送到全国超市的大小货柜。我自己最喜欢的牛奶品牌PASCUAL就是来自阿斯图里亚斯,全脂加钙那个口味实在香浓醇厚,好喝到我遇见任何名叫Pascual的西班牙人,第一反应都会脱口而出:“牛奶!牛奶!”
西班牙画家JoaquínSorollayBastida于20世纪初画的Asturias景色,藏于布鲁克林博物馆,马德里的FundaciónMAPFRE现正举办原藏于美国的Sorrolla画展,此画列于展品中。展览免费,推荐前去观摩。
然而,身为阿斯图里亚斯人的Pablo,并没有把LaTragantúa变作一家典型的阿斯图里亚斯风格的餐厅,遵循传统的圣谕,只供应当地蔬果园种出的食物,与大西洋坎塔布连海域(MarCantabria)里产出的海鲜,冬天吃跟马德里大乱炖(Cocidomadrile?o)神似的,满是香肠、肥肉和排骨的阿斯图里亚斯大乱炖(Fabada),餐后来一份香浓的牛奶米饭布丁(Arrozconleche)。在LaTragantúa的菜单上,时不时会出现阿斯图里亚斯小扁豆(Lenteja),或欧罗巴山脉一小块特定的牧场里产出的风味浓烈的卡伯瑞勒斯蓝纹奶酪(QuesodeCabrales),但菜单上夺你眼球的,甚至是供不应求的人气菜品,永远是那些你想象不出如何做出来的异域风格食物,也即现在流行的多国籍融合料理(Fusioncuisine)。你会瞠目结舌地看到这些菜:韩式馅饼(Empanadillacoreana),不含面包的土耳其式牛肉汉堡(FiletesrusosalaTurca),泰式炖鸡肉(Polloalatailandesa),日式金枪鱼调味刺身(Atúnensashimi),中式牛里脊爆炒蔬菜(Wokdebueysalteadosconverduras),等等不一而足。
土耳其式牛肉汉堡
IMRETOTHFiletesrusosalaTurca
食以载道的融合料理
味觉如同视觉审美,各人有各自不同的喜好,有人喜欢传统和简单,如在美食评论领域开了先河的科农斯基(Curnonsky,~),曾在年巴黎世博会后评论说:“美食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至简方为至佳;好的厨艺,就是让人尝到食物原本的味道。”一个世纪过去了,食物随同资本、思想、诗歌和旅人一起,在全世界范围内交互流通。80年代以来,从各个现代餐厅的厨房里涌现出来的,混合不同烹饪手法与食材从而带动味蕾上的创新体验,便是“多国籍融合料理”。为普罗大众熟悉的流行饮食形式,譬如多见于英美华人街的东亚南亚餐馆,在那里你可以找到中式韩式泰式越式各种菜肴,甚至在国内,这种一次能吃到各国菜肴的饮食方式,包括自助餐,业已风行多时。往个性与品位里做细做精,就有各种高档餐厅里,宛如法国电影新浪潮里的那批“作者导演”一样,乐于通过食物的创作来表达个人性格、思考与创新精神的“作者大厨”。西班牙语里有个专有名词来称呼这种独特的料理概念,叫CocinadeAutor,“作者料理”,起源于西班牙小说家ManuelVázquezMontalbán的作品。书中,他借由笔下热爱烹饪的侦探PepeCarvalho之口,道出CocinadeAutor的内涵,亦即那些能够摆脱官商勾结的统治阶级的制约,创作出具有成熟个人风格的餐点的厨师。“作者料理”的内涵指向通常包括了另外两个概念,一个是“新式烹饪法”(NouvelleCuisine),起源于70年代的法国,由“以瘦为美”理念而兴起的对更清淡、健康、美味的菜肴和艺术品般的摆盘的追求引发的革命,也是对写出美食界圣经——《厨师指南》(LeGuideCulinaire)的传奇厨师奥古斯特·埃斯科菲耶(AugusteEscoffier)所制定的那些传统又繁复的条条框框,去芜存菁的革新成果;另一个概念就是上文提到的“融合料理”,有两条明显的发端轨迹,一处位于大洋洲国家,尤其是以至简为至美的澳大利亚,因为移民的涌入和对农作物的礼赞,在本地丰饶的土地上广泛种植来自菲律宾的木瓜、苹果,马来西亚的杨桃,个头巨大的芒果和红菠萝等热带水果。今天,悉尼与墨尔本被公认为拥有世上最好的亚洲融合餐厅,以健康、低脂、风味独特而闻名。另一条轨迹位于年的加州伯克利(CaliforniaCuisine),以加州本地食物,如低脂瘦肉和太平洋里的新鲜海产作底,融合外来料理手法和食材,受到法式、意式、墨西哥式、中式和日式等各国料理的影响,招牌是不拘一格选食材的加利福尼亚披萨,在传统意大利木质炉灶烤出的薄底饼皮上,撒上泰式咖喱鸡和碎果仁豆荚,淋花生酱来代替传统番茄酱。撇除名字、流派、发源地的差别,这种新兴饮食革命,都是在消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富有创造力,以健康生活和更丰富感官体验为导向的,对传统富有激情的重构,以美食之名,重新划分地理版图,体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中迸发的生命力。
我在欧洲的融合料理体验,印象深刻的有马德里的Nikkei,用日本料理技术烹制拉丁美洲食材的高档料理店,记忆很深是因为投了好多银子却还是吃不饱。而在意大利都灵的朋友家,吃到了超美味的铺满土耳其烤肉的PizzaKebab,嘴角挂着肉汁迎来新的一年。在西班牙,如果你想美美地饱饱地吃上一顿好饭,可以点相对于午市套餐(MenúdeDía)而言的美食精选套餐(MenúdeDegustación),也是富有西班牙特色的饮食文化。无论传统风格餐厅还是创意料理餐厅,都会精选自己声誉和口感最佳的菜肴,搭配好荤素、营养,按照科学的上菜次序,给你端来一道道量不大但种类繁多的美食,致力于在一餐的时间内,给你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努力呈现餐厅本身抑或自己代表的饮食传统,最精华最美味最特别的部分。美食精选套餐的供应时段一般在夜里8点半之后才开始的晚市,价格不菲,人均25欧以上。
美食精选套餐(MenúdeDegustación)
Pablo在打理餐厅的这11年间,在LaTragantúa持之以恒创造出来的,正是这种多元化的饮食风格。虽然没有亲自踏上亚洲的土地,但本着对亚洲饮食发自内心的热爱,凭借从书本中,从网上,从亚洲友人处搜寻或习得的菜谱,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厨房里孜孜不倦地实验着。在泰式咖喱鸡的黄酱里,加入一点口味轻薄的西班牙奶酪;在索尔兹伯里牛肉饼(Filetesrusos)上,撒上来自香料帝国土耳其的AleppoPepper;在西班牙西北部特产的半月型波浪边大馅饼(Empanadillas)里,塞入韩国烤肉和甜辣酱。当然,这些菜肴相比它们在原产地的流行版本,口感上稍稍温和来满足欧洲人的口味,但吃咖喱鸡淋米饭的时候,一瞬间有种在吃妈妈做的菜的错觉,而洒满香料的牛肉饼,真的带人回到阴天雨天伊斯坦布尔潮湿的石板路上。
除了对东方元素卓绝的探索和成功的运用,LaTragantúa特别吸引我的另一类食物,是口感与种类层出不穷的米饭,源于Pablo本人对米饭近乎偏执的喜爱。餐厅里供应的米饭,多是口感湿湿的意大利烩饭(Risotto)风格的菜肴,譬如最经典的黑松露香美味牛肝菌烩饭(Risottodeboletuseludisalaromadetrufa),颇有阿拉伯风的红酒汁牛肉青椒烩饭(Risottodeterneraconpimientosalvinotinto),加了特产的香肠与小扁豆的阿斯图里亚斯风调味饭(Arrozcremosoalaasturiana),甚至还有中式的蔬菜炒饭(Wokdearrozsalteadoconverduras-estilooriental)。吸饱了高汤的米粒不似正宗的只有六七成熟的米兰烩饭,略微夹生,LaTragantúa的米饭口感湿软,又有奶油般浓稠的质地,在此基础上,变换出各种各样的食材搭配,而不同的食材,给餐点抹上不同的颜色,譬如最近推出的适应秋季的南瓜,煮成泥,搭配菌菇,是一款视效明亮,而口感软糯清香的饭食(Risottodecalabaza),又如富含维生素C的紫甘蓝,配上风味浓郁的卡伯瑞勒斯蓝纹奶酪,做出色彩如画,营养价值又极高的烩饭(Risottodelombardeyquesoazul)。在每日变换的午市套餐菜单上,你总是会发现无比撩人的新口味烩饭,意想不到的食材以无比和谐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使尽浑身解数来愉悦你的口腔。
黑松露香美味牛肝菌烩饭
IMRETOTHRisottodeboletusalaromadetrufa
米饭的另一种优雅又甜蜜的登场方式,出现在西班牙国民级甜点牛奶米饭布丁(Arrozconleche)中,也是优质奶源出产地阿斯图里亚斯的招牌甜点。Pablo对这道甜点满怀童年记忆,是妈妈的代表味道,因此它也作为为数不多有着故乡痕迹的菜,出现在LaTragantúa的甜品菜单上。在大锅里小火煮沸3升加了白糖的牛奶,放入克淘洗好的大米,文火煮,并不断搅拌,一个半小时后离火,让大米慢慢吸收奶汁而膨胀,半小时后,加入柠檬皮屑、肉桂和黄油,继续搅拌,直到调料溶解,而米粒饱满,且近乎于透明地,微微探头在浓稠奶汁间。这道做法并不复杂的甜点,在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版本,譬如习惯圣诞期间食用这道甜点的北欧,会加入黑莓汁,有时甚至撒上特产血肠或杏仁,绝对符合北欧对于甜咸混合口感,出神入化的料理掌控。而有着悠久下午茶传统,习惯烘培的英国,除了小火慢炖牛奶的方法外,也会把布丁放进烤箱烘培,最终成品的表面有一层有趣的焦黄厚实的奶块,继而撒上香草籽、肉豆蔻粉与果酱食用。
牛奶米饭布丁(Arrozconleche)
MANUEL,Flickr.被问及既然这么爱米饭,为何从来不做海鲜饭时,Pablo不假思索地回答到,因为厨房太小,根本放不下做海鲜饭的薄底大锅呀,而且,西班牙海鲜饭或多或少已有约定俗成的烹饪技巧,对于他来说,没有太多可供发挥的创作余地了。的确,好的海鲜饭馆子,马德里还是不少的,提供好烩饭的意大利馆子,也是两只手数不过来,但要想吃到具有西班牙烹饪技术与典型食材的意大利风调味饭,每天还不重样,全城基本只此一家了。
“作者大厨”的创新理念,除了对各国食材与技法的熟练应用外,尤为突出的是对摆盘艺术(foodpresentation/plating)的重视,是用或协调或冲突的色彩组合,错落有致的点线面布局,被拉长或被浓缩的视觉效果,以及恰到好处的留白,在端上餐桌的一刹那,就成功俘获你心。LaTragantúa的摆盘,无疑也是模糊饮食文化与艺术之界限的个中翘楚。章鱼与大虾串串,高高插在装满白沙的玻璃瓶里,在半空招摇;特殊酱汁调味好的金枪鱼刺身,随意码在各踞一隅红白分明的,番茄与洋葱碎末堆上,周围是密密的如茵草地一般的绿色香料;绿色紫色生菜淋上黄芥末酱和褐色陈醋,最上叠着仔细烹调的伊比利亚猪后腿,还斜斜插了根细长的草茎;煎至微泛金黄的纯白鳕鱼块,衬着青椒红椒,特调的橘色茄汁淋在留白处,弯弯绕绕,仿佛落日时分,海面粼粼的余晖倒影。
油炸奶酪配特制番茄酱和智利辣椒酱
Deliciasdebrieconmermeladadetomateyjalepe?os
IMRETOTH当日特制鳕鱼
IMRETOTHMerluzadeldía
章鱼虾仁串串
IMRETOTHBrochetasdecalamarylangostinos
特调伊比利亚猪肉配蔬菜
IMRETOTHSecretodecerdoibéricoconverduras
煎小牛肉配美味牛肝菌
IMRETOTHDadosdebueyconboletusedulis
金枪鱼刺身
IMRETOTHAtúnensashimi
煎山羊奶酪配生时蔬
IMRETOTHEnsaladadelechugasvariadasyquesodecabraalaplancha
招牌芝士蛋糕
IMRETOTHTartadequeso
第三个孩子
作为拥有十余年历史的餐厅,LaTragantúa的体量,即使比起西班牙传统小酒吧来说,都显得尤为迷你,小酒吧里至少还能塞进叮叮当当的赌博机和烟草贩卖机呢。即使有客人会觉得逼仄,餐桌相近,谈话私密性不够,即使永远顾客盈门,不断有不记得订位的客人恋恋不舍来了又走,Pablo在百般考量后,还是没有把餐厅扩张计划提上议程,不是不想,地理位置的制约也不允许,因为身处历史街区,左邻右舍的住宅依照政府规定,完全没法更改,可以扩大的是挪至地下室的仓库,从而为厨房腾出更大空间。于是,LaTragantúa的寻常景象,便是7、8张方桌,30多位食客,亲密无间地挨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喝闲聊。玫红色墙面与明黄色桌巾的色彩搭配,倒有效地增大了空间感,服务员身轻如燕地在狭小的走道间辗转腾挪,上菜撤盘,并不时询问你对菜品的感受。
LaTragantúa的服务实在让我觉得舒心至极,除去如数家珍的菜品解释其实是服务业基本技能外,食客能收获特别温柔的问询与异常真诚的笑脸,甚至当你对菜品有任何不满意时,完美主义者Pablo都鼓励你马上招呼服务员,立刻给你换一盘新的,而不想看到人们因为礼貌,总是留到吃完了再说,他希望你的每一道菜,每一次就餐体验,都是最完美最满足的。他与餐厅员工也打成一片,周末经常轮换着去各人家里做饭吃,或携家带口一群人,去大家都喜欢的意大利或印度或南美馆子里打牙祭。餐厅现在的4位员工,分别是来自委内瑞拉的大厨Keyver,在餐厅工作5年,和Pablo一起埋头发明了好多新的菜品;他开朗的委内瑞拉妻子Gelsey,在这儿当了7个月的厨师兼侍者,所有人都因为她乐观明媚的笑容,亲昵称她为Jazmine;来自巴拉圭的已来餐厅6个月的Bernardo,有着意大利式卷曲飘逸的长发,给你上菜的时候,一双桃花眼直放电,以及厄瓜多尔美妞Lili。之前来了又走的大厨们,也都给菜单增添了妙趣横生的贡献,比如与餐馆老板同名的塞维利亚人Pablo,热衷于烩饭的革新;委内瑞拉人Alejandro,留下了经典的开胃菜,油炸奶酪配特制番茄酱和智利辣椒酱(Deliciasdebrieconmermeladadetomateyjalepe?os),还有许多人,带来了家乡的作物与香料。反正欧亚融合料理实验完毕,彼时的餐厅员工都会坐在一起,互相喂着试吃,然后自由进谏。如此经年累月,才造就了LaTragantúa无比温馨的家庭氛围。
从左至右从后往前依次为:Keyver,Lili,Pablo,Jazmine,Bernardo
说起已经研制出的新菜,Pablo给我展示了一张长达20几道菜的单子,匆匆一览,熟悉的食材搭配各种奇怪甚至酷炫名字的酱汁或做法,非得听听解释,或一一尝试才知真味。而寒风懔厉的冬天,LaTragantúa的午市套餐里,会出现更多需要使用勺子的菜品(Platodecuchara),如豆子炖汤,或加了泰式调味汁的远东神汤(Sopadeoriente)。数周前已于著名白癜风专家著名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