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档美食真人秀,让我追得停不下来。其实这样的美食选秀从来没有停止过,但这档叫《主厨的荣耀》的节目能让我看得有滋有味,原因很简单,它很下饭。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相对其他过往同类节目,它把主角不偏不倚地给了“人”本身,很多美食节目,都以菜品、菜系去吸引观众的视觉、味觉,而我认为它是第一档真正做到了落地的美食综艺,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交集,就有冲突。更简单粗暴地说,我从来没有看过主厨之间的撕X斗法,而《主厨的荣耀》做到了!当一种好食材被一个厨师迷之处理,当挂着某某头衔却连基本的刀法都不太娴熟的时候,那种选手间微妙的揶揄被完全呈现在银幕,这让人看得很过瘾,而对于美食,也更鲜活了。
首先从节目的名字来说,突出了“主厨”二字,其实这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我们也许知道美食博主,也许记得有哪些美食评论家,但“主厨”这个概念,它甚至在国内大众眼里,是某位经常上节目做菜的明星。而能最能叫出主厨身份的人,也是通过某明星综艺,因为要做饭不得不安排的林述巍。但国内的好餐厅好主厨又何止这些,因此《主厨的荣耀》除了好看,意义也非凡。
选手王飞作为队长在团队赛中
向评审团阐述菜单理念
烧得好饭菜≠好主厨
首先,主厨是什么?厨师等级科普这块我就不罗列了,某度上都有。但我认为的主厨,更像是一个身怀十八班武艺的美食品牌主理人,他(她)除了高超的烹饪技术,还具备了大到管理厨师团队,小到一根葱在哪里采买等一切与美食相关的能力。这点看了节目的初衷与我不谋而合,因为获胜者的奖品,就是帮助、资助他(她)开一家自己的品牌,自己的餐厅。所以这个节目,不旨于让主厨们厨艺有所提升,更看重他们的综合能力,甚至是餐饮品牌意识,这也是这个节目既聪明、实用,又有人情味的地方。
比赛至今,四期节目已经播出,据我所知,它从去年12月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海选,形式不仅是面试,导演要走进每一家厨师所在的店里进行了解,从一开始入选的多人,到最后在电视上呈现的32人,他们每个人的风格、属性、技术确实也独树一帜,参差不齐,从蓝带到博古斯,从民间高手到米其林主厨,各种体系都一一囊括。
选手许一超在用自己的社交媒体直播
节目从人开始好看
我之所以把它比喻成是“美食界创造营”,是因为参赛选手个个自带偶像气质,不禁感叹道,现在餐厅选主厨,颜值也要列入考量范围吗?从网红养成系许一超,到比赛常胜型男毛鑫,再到在其他门类综艺露过脸的刘适时,如果不说这是一档美食节目,下一秒他们开始跳起街舞,rap上几句也都不为过。不过,看了四期,在众多型男美女中,我还是被不靠颜值取胜,但魅力非凡的王飞所吸引,被他的综合能力所折服。
在一票人大搞山珍海味,几乎人手一块鹅肝的时候,王飞的“初舞台”做了一道平实的巴浪鱼,让三位评委一致“空盘”。在细腻地处理食材后,使用橄榄油涂层,火炙的方法处理,简简单单,还原了食材本身的鲜美,是种非常聪明以及质朴无华的做法。而在之后的团队赛中,又能以强悍的领导能力、临场反应,带领团队有条不紊、有效率地共同协作,烹制出一桌好菜,这就是大将之风。
第二现场的选手“互评”毫不留情
美食单挑,“矛盾”升级
节目中,由于“初舞台”1V1赛制的关系,让观众们看到了很多很“爽快”的对决场面。“譬如有颜又有料的法餐主厨”刘适时与“华尔道夫最年轻的中餐总厨”杨艳彬PK时,刘适时在制作过程中运用的法式油淋的烹饪技术,遭现场同行主厨“太过笨拙”、“不实用”的吐槽;杨艳彬秉持“最简单的才是最难的”的原则,呈现了一道有童年味道的“泡饭”,其勇气得到评委荣叔与蔡昊老师的肯定,但同时也收获了大董老师“没有难度,没有创意”的辛辣点评。
三位导师的点评快、狠、准
而“佛系的米其林主厨”金鑫与上面提到的“厦门sip当代法餐界创始人”王飞,两位顶级厨师的实力对决,引发现场三位导师与主厨们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