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沈阳市旅游委员会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故土情深·舌尖智慧—
锅包肉源自冰城哈尔滨,却在沈阳被全世界瞩目,这道被现代人戏称为“法式风情脆香黄金软炸猪排”的地道东北菜,从古到今都备受喜爱。而创作出锅包肉的郑兴文,凭借这道菜名誉世界,成为大名鼎鼎的“滨江膳祖”,就连他的徒弟也被请进皇宫,成为御厨。
滨江,指的是哈尔滨,为何一位来自哈尔滨的大厨,能在沈阳做出上等美味,并将一道锅包肉推向世界,这里面的故事要从上个世纪说起。
人送绰号“郑一品”的郑兴文自幼闯荡江湖,滨江成名,厨技融汇中西,一道锅包肉让世界为之垂涎。
年,对于盛京(今沈阳)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天灾人祸一起涌向这个城市,这一年的4月28日,在奉天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闭幕式,将灾祸暂时告一段落,也将盛京推向了世界的舞台。
在“万国鼠疫研究会”闭幕式上,代表清政府主持大会的施肇基,除了向为大会提供会址的惠工公司致谢外,还特别表彰了两位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一位是积极调动科学手段,仅用四个月时间就战胜鼠疫的伍连德医学博士,赐刻有“鼠疫斗士”的黑底金字匾一方;另一位就是为大会代表烹饪精美饮食的总厨郑兴文,赐刻有“滨江膳祖”的黑底金字匾一方,这是清政府首次对东北地区厨师的褒奖。这两块匾均由清廷著名书法家沈增值书写,可谓当时清廷恩赐的最高荣誉了。
郑兴文(—)生于京都茶商世家,闯荡江湖,结识许多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生意应酬难免经常出入酒肆茶楼,不知不觉中痴迷于烹饪技术。每品尝一道新款菜肴,他必去厨房向厨师讨教,直到研究透彻方肯罢休,于是人送绰号“郑一品”。后来,他想方设法进入恭王府学习宫廷菜的烹饪之法。
郑兴文将各种菜系融会贯通,取其精华,日趋完善,并在他自己经营的老厨家真味居饭店不断实践,终于形成自家风味。后来,由于徒弟误将荷包蛋上给太监,砸了饭碗,饭店只好停业。谁都知道,太监忌吃荷包蛋,认为是对他们这些去势阉人的侮辱。
年,他来到哈尔滨出任滨江关道膳长,开始官厨生涯。郑兴文发现哈尔滨物产丰饶,有黄蘑、榛蘑等,还有熊、獐、狍、鹿、山鸡、飞龙、野鸭等等。他发展了烹饪技艺,在龙江烹坛上演绎出无数璀璨夺目的宴席。
不想错过“居游”的最新消息和福利优惠?一起跟着教程设置居游星标吧!点一下,你最“好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