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生蝶易|编辑:尼克没错,今天想和大家聊的,就是美食题材。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就算不是顶级吃货,也会对每季新上的美食番颇感兴趣,而且往往在围观后迅速转粉,将它们加入每周必追的清单之中。无独有偶,在这个七月番,恰好有两部美食番播出,更巧合的是,这两部番在上次的“七月新番人气赏”中分列第一与第二名——没错,就是指《食戟之灵》和《天真与闪电》。而这两部番,也恰好代表了美食题材作品的两种类型:一种,就像《食戟之灵》所表现的那样,将“烹饪”这个手段无限放大、夸张食物本身带来的味觉快感,让屏幕前的我们口水之流的同时,感受到超越了生活的饕餮盛宴;另一种,则如《天真与闪电》所呈现的那般温吞,在一餐一饭的日常中,折射出最平淡却又最美好的食味人间。美食番+少年漫=夸张又惊人的饕餮盛宴《食戟之灵》的内容不用笔者多说,虽然故事立足于烹饪本身,但根本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少年漫画,只不过把少年不断变强的套路变形为年轻厨子通过学习、在经历了多样的研究与尝试之后不断掌握最新下药烹饪技能、做出更加美味料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少年漫中的一次次战斗打boss也被演变为“食戟”这种形式,虽然结局让我们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但还是会不自觉的被那些极尽夸张与美化的食材勾引得口水直流。其实这个套路,早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华小当家》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扔到空中几道刀光闪过便瞬间断开且自动排列组合的食材、自带发光技能和BGM的料理、吃完之后让人改邪归正甚至起死回生等等无法尽数的不科学场面,现在看来确实有点羞耻,但在当年却看得如痴如醉。对于少年漫来讲,要想笼络住追求刺激、喜新厌旧的青少年的观看兴趣,仅靠卖相极佳、催人唾下的美食当然是不够的,尤其对于这种说白了就是讲吃吃吃的漫画来讲,夸张的表现形式与被无限放大的效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推动剧情,加入一些听起来就很搞笑的反派组织更是必不可少的。没错,吐槽的就是《中华小当家》里那只听名字就能逗乐人的反派——“黑暗料理界”。这并不是动画这种形式造成的缺陷,在一些美食题材的电影中,也无法避免这个通病。比如95年的经典港片《金玉满堂》,即便导演是才华横溢的徐克徐老怪,在反派上的处理也不过是由饰演过鬼脚七、一脸凶样的演员熊欣欣,以一个看似野心勃勃但其实没什么卵用的理由,来与主角阵营进行对抗。而在处理反派这个问题上,《食戟之灵》则更加圆润一些:青少年的人设与校园生活的背景,直接使“食戟”这样剧中最极端、最激烈的冲突,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被缩小到了可与“烹饪”这个主题相匹配的程度,比起那些动辄做个菜就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大惊小怪,自然少了些扯淡、多了些趣味;而每个角色为了厨师的尊严与所背负的家族企业的使命进行的对抗,不仅非常符合少年漫燃点十足的调性,也更容易让观众感同身受并乐在其中。更值得称道的是,《食戟之灵》开创性的将“食”与“色”这两种非常原始又极其相近的概念合二为一,其中各种角色——尤其是身材姣好的妹子——因为太过沉醉于美味而引发的爆衣、吃一口就止不住洪荒之力不断呻吟的情节,固然让观众们一脸坏笑的感慨“一言不合就下药”,但这从屏幕中喷薄而出的快感,也确实让本就口水直流的观众们感到了非同凡响的冲击。所以说,妹子的爆衣什么的,明明是对美食最虔诚的回应,哪里污了!美食番+日常系=最寻常又最安心的人间烟火而对于《天真与闪电》这样的日常系美食番来讲,则更加侧重用食物这种形式,来表达人世间最单纯、最简单、最真诚的情感。在这个类型的美食番中,非但没有那些夸张的使命感与华丽的烹饪技巧,反倒在洗尽铅华之后,老老实实的对最朴素的食材进行最家常的处理,一餐饭、一口羹,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带给观众极大地满足,在食物中所灌注的朴素情感,更显得弥足珍贵与动人心弦。比如这月已经播出了大半的《天真与闪电》。一个笨拙的父亲在失去了妻子之后,面对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女儿,所能做的,也无非是用自己堪称拙劣的厨艺,做一些极其简单却美味的料理,来换得小小的她发自内心的欢笑;而那个从未提起过父亲存在的高中女生,也仅是保持着“守护妈妈的料理店”这样天真又任性的信念,与那对父女开始了一段简单、琐碎却温暖人心的料理时光。无论是第三集弹幕刷爆的那句“能放声大哭的地方只有厕所和爸爸的怀里”,还是第一集终于看到女儿因一锅米粥绽放笑容、自己在学生面前哭得差点失声的笨拙父亲,抑或是最新一集那与朋友共享的饺子时光,即便每集的食物都并没有精致到让人水口之流,但却能不知不觉的身心温暖。就仿佛是在某个漫长的假期,放下行囊的自己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与两鬓已经斑白的父母共同准备一顿简餐般的情景:时光悠悠,笑容恬淡。不仅仅是《天真与闪电》,日本人总是很擅长用食物这样的形式,来展现不同寂寞的灵魂在得到了口腹的满足之后,所得到的心灵上的慰藉。在新房昭之的手里,《幸福涂鸦》多了那么一丝百合的清香,但也并没有掩盖“与亲爱的人分享食物会充满幸福的”的观念,一起分享美食也被赋予了共享幸福这样的使命;又比如已经让多次改编成真人剧的《深夜食堂》,背街小巷、简朴小店,有故事却话不多的老板与他算不上顶级但能感染人心的好手艺,在声色犬马的都市,为道不同、路不合的众人,敞开了一个没有隔阂与阶级的深夜空间;又比如被观众戏称为《深夜食堂》前传的、本季正在热播的日剧《侠饭》,黑帮老大在枪战后躲入某待业青年家中,将简单的食材做出最佳风味,以此来表示对生命的珍视。没有高颜值、主角甚至还有点辣眼睛,但一集看下来,却会被那一餐餐饮食所传达出的观念所感染。“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动了)”,据说这是人们对贡献出自己生命的食材进行感谢的话语,也竟让我想到了风靡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个篇章,《自然的馈赠》。而在改编自五十岚大介漫画的真人电影《小森林》中,由桥本爱饰演的市子从都市逃回小森林,在与食物朝夕相处的漫长时间里,也通过辛苦的劳作,逐渐找回了自己失去的灵魂。食物,是对人心最好的治愈说了这么多,我们会发现,只要与美食有关的作品,都会备受欢迎。我们为什么喜欢美食番?不仅仅是对极尽考究的食物的渴望,也不仅是对于温馨氛围的需求,而更单纯的出于人类生存本能的极尽索求:在这个并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寻找一个与心境匹配的作品,来抚慰自己的胃、与寂寞的心,即便屏幕中是饕餮盛宴、屏幕前是清粥小菜,也足够感受那份惺惺相惜。《食戟之灵》借幸平城一郎之口,表达了将“最好的料理献给心爱的她”这个理念,在《天真与闪电》则传达了“依靠着彼此就能获得幸福”的信念,其他的美食番,也多多少少表达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与亲密关系的延续,在给予了味觉的刺激之后,也将那些大道理藏在食物当中,娓娓道来、感染人心,并传递出对生活的期待与生命的尊重。无论是要成为天下第一的少年们,还是失去妻子的丈夫与失去母亲的女儿,抑或是被浇灭了奋斗之心的青年、失去正常生活资格的黑帮,或者是那些形形色色、在一间破旧小餐馆里聚集的众生,都能够通过“食物”这个介质,通过“美味”这样人类皆通的语言,在食物入口的一刹那,感受那份最妥帖、最有说服力的安全感,进而灵魂的慰藉。而喜爱美食番的我们,也同样的热爱生命,并会不自觉的对食材充满尊敬。只要还有下一餐的存在,便能让我们元气满满的继续面对并不如想象那般美好的生活。无论是饕餮盛宴,还是人间烟火,这些或华美或质朴的食材,总会在填饱了胃的同时,用暖洋洋的能量告诉你:生而为人,实在是太好了啊!你还想读这部美食番仅仅用了一话,就让人唏嘘不已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治疗白癜风好的医生
深夜不报社,饕餮盛宴与人间烟火
发布时间:2016-11-18 18:50:08 点击数: 次